专家介绍
EXPERTS
-
梁晓玲
九圣禾/玉米特聘专家
——
女,1963年出生,汉族,博士学历,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站长,新疆玉米首席专家,新疆农科院粮作所玉米研究室主任,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特聘首席专家。
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撑计划、“948”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试验站建设、自治区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和推广项目40多项,主持育成自主知识产权玉米新品种29个,自交系60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11项,新品种权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鉴定科技成果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黄天荣
九圣禾/小麦特聘专家
——
男,1969年出生,汉族,硕士学历,研究员。
先后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区从事小麦育种、良种繁育、推广工作25年,选育出新冬18、新冬20、新冬25、新冬28、新冬32、新冬35、新冬40、新冬57等多个高产、优质、抗逆的冬小麦新品种,其中新冬20年播种面积占到南疆三地州小麦播种面积的近90%。近年来发表论文近15篇,作为编委参与撰写《北方优质专用小麦》专著一部。
李岷盛
九圣禾/技术推广专家
——
男,1962年出生,汉族,本科学历,助理研究员。1991年1月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植保专业;目前主要从事棉花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工作。
该同志自1985年—1992年间分别参加了自治区“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十余项。作为项目主持人主持了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科技厅及地州研究及推广类项目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全程参与了棉花原良种生产及示范推广,并在棉花原良种繁育生产、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总结,并开展了高产创建和大面积示范工作。累计推广早熟、中早熟优质中绒、长绒棉新品种5个,推广面积500余万亩,为项目区植棉技术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核心期刊发表《昌吉州农业产业化的思路与对策》、《新陆早36号在昌吉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论文5篇。
胡保民
九圣禾/棉花育种专家
——
男,1963年出生,汉族,博士学历,研究员。九圣禾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第六届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曾担任新疆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特聘博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组专家。自治区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博士后联谊会副会长。
先后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技奖”,自治区和兵团科技进步“一、二、三、四等奖”、自治区“科技兴新贡献奖”,主持育成棉花新品种10个,发表棉花方面研究论文30多篇。
王长海
九圣禾/技术推广专家
——
男,1969年出生,汉族,硕士学历,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现任公司首席产品官,中国种子协会国际合作、青贮、南繁分会副会长、团体标准评审专家,新疆稻麦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新疆“天山英才”、海南省“千人专项”人才。
从事玉米技术推广工作30年,主持完成20多项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1项,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从书一部。
陈爱民
九圣禾/棉花育种专家
——
男,1969年出生,汉族,硕士学历,副研究员。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麻专业组委员,新疆作物学会理事,现任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发官、棉花首席专家,负责公司棉花科技研发工作。
主持九圣禾棉花研发体系工作以来,为九圣禾棉花科研搭建广泛、稳定的中外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先进、规范的商业化育种研发体系,形成科学、全面的产品测试示范管理体系和网络;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获得发明专利5个,主持选育棉花新品种“九棉27”“新陆中79号”等12个,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余篇。
赵猛
九圣禾/玉米育种专家
——
男,1972年出生,汉族,博士学历。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高级农艺师,九圣禾研究院东北育种部玉米育种专家,从事玉米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工作31年。
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北中早熟区抗逆耐密适宜机械化玉米新品种培育”等项目,主持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玉米品种九圣禾257、九圣禾256、郁青265、郁青272、郁青263、郁青281等,其中九圣禾257已经成为东华北春玉米区主推品种,在2021年中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大会被评为优秀品种。参与选育玉米品种郁青一号、郁青218、郁青109、郁青123、郁青九号、郁青2号、铁玉2号、九圣禾551等玉米品种,其中郁青一号、郁青123、铁玉2号荣获铁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和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0项。先后发表玉米育种及栽培方面科技论文10余篇。
魏亦勤
九圣禾/小麦育种专家
——
男,1962年出生,汉族,硕士学历,研究员。现任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产业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站长。
自1983年以来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先后育成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的春小麦新品种宁春16、 32、35、43、47、50、55号,宁冬18号和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宁J210、宁2038。参加和主持的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00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03年获自治区跨世纪“313”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201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0余篇。目前主持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小麦新品种选育”、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春小麦新品种培育与扩繁、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站长)等重大科研项目。
张保民
九圣禾/小麦育种专家
——
男,1980年出生,汉族,硕士学历;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潜心小麦科研育种工作,培育3个国审品种:德研8号、德研16、高麦6号,1个省审品种:高麦8号,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高麦6号被河南省推介为小麦主导品种之一。期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一项,制定了德研8号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小麦德研8号生产技术规程》。
高翔
九圣禾/技术推广专家
——
男,1978年出生,汉族,博士学历,高级农艺师。海南省自贸港E类人才,2018年入选九圣禾种业高层次人才工作室成员,2015年入选新疆自治区高层次引进人才“天池百人计划”全职创新人才工程。
从事技术推广工作近20年,承担科技部2018—2020年“七大作物育种”攻关重大专项子课题负责人;农业部2019—2020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负责人。先后获得17项新品种权保护证书,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SCI收录2篇。
蔺怀龙
九圣禾/技术推广专家
——
男,1982年出生,汉族,在读本科。现任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研究院总经理。主要从事小麦研发与新品种推广工作,主要推广新品种九圣禾D1508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经农业部专家实测验收分别平均单产806.76kg/亩、822.21kg/亩,突破了新疆小麦单产
2018—2021年连续四年被企业评为“优秀管理者”,同时获得国家人社部组织的中国创翼大赛优秀奖;新疆自治区人社厅组织的中国创翼大赛一等奖;新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中国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发表论文5篇,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6项,小麦实用新型专利2项,取得农业地方标准制定2项,参与申报发明专利1项,获自治区202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806.76kg/亩、822.21kg/亩,突破了新疆小麦单产800kg记录,被“中央13套”“中国财经媒体”报道,出现“一种难求”抢购局面,企业自主选育的九圣禾D1508连续两年单产突破800kg,提升新疆小麦单产育种水平和加快新品种市场推广应用,为新疆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张伯东
九圣禾/玉米育种专家
——
男,1963年出生,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从事大豆品质育种工作6年,玉米育种工作27年,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
先后选育出郁青358,九圣禾5708,九圣禾437,九圣禾361,郁青761,郁青763,郁青754等7个玉米单交种。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经过多年耕耘,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育种体系,有稳定自创自交系2500余份,曾被评为辽宁省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铁岭市第一届优秀专家,入选辽宁省专家库。
-
汤继华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1969年出生,博士学历,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中原学者,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
在玉米雄性不育方面研究具有较高的造诣,在分子生物学及玉米育种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参与或主持培育的品种有豫玉22、伟科702、豫单888、豫单819、MY73等。
潘金豹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1963年出生,汉族,博士学历,教授,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专家,国家青贮玉米品种测试站负责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副会长,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组委员,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院长。主持国家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和北京市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工作。在教育一线岗位辛勤耕耘,从教37年。始终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贯穿在工作之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长期从事青贮玉米研究,提出了我国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和方向,制定了青贮玉米评价体系和试验技术标准、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和青贮玉米品质分级国家标准。育成北农青贮208、北农青贮368等10多个玉米新品种。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教材和专著8部。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星火科技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
副会长,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组委员,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院长。主持国家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和北京市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工作。在教育一线岗位辛勤耕耘,从教37年。始终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贯穿在工作之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李明顺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1974年出生,汉族,博士学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遗传育种室岗位科学家。
先后主持参与选育审定品种10余个,包括中单901,中单668,中单603,中单685,中单107,敦玉323,九玉W03等。主持和参加的课题有项目10余项,主持9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蒋志凯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1966年出生,汉族,本科学历,1990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作物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现任新乡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
2014年8月被评为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2000年以来,先后育成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新品种23个,其中,新麦26于2019年9月被农业农村部鉴评为超强筋、面包与面条兼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目前是黄淮南部麦区唯一的优质超强筋小麦品种,是农业农村部推介的全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河南省及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主栽品种、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强筋小麦主推品种以及我国大、中型制粉企业高端面包生产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骨干供给品种,为河南省乃至黄淮麦区小麦科研和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获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乡市优秀专家、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洪雪梅
九圣禾/合作专家
——
女,1969年出生,汉族。本科学历,现就职于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参与育成了冬小麦品种2个,主持选育了冬小麦新品种5个;获国家农业部丰收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兵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石河子师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4年获师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获师级拔尖人才。
2013年主持选育的“新冬41号”在147团5连生产示范68亩,兵团科技局组织专家鉴定亩产780.25kg,2019年,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种植的“新冬41号”亩产832kg,创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也创国内同等面积高产纪录。
李建疆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1971年出生,汉族,硕士学历,研究员,现任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新疆知名小麦专家,多家新疆小麦种子企业技术顾问。
1993年至今在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事春小麦育种、小麦推广、小麦种子生产、小麦生产服务等工作。主持选育了乌春1号、新春10号、新春12号、新春15号、新春18号、新春20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34号、新春43号等14个春小麦品种。新春29号为新疆第一个集耐盐、高产、优质为一身的春小麦品种,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年种植面积超100万亩;新春27号目前为新疆春小麦主要种植品种之一。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疆农科院粮作所联合种植攻关的优质小麦品种粮春1354、 高产小麦品种粮春1242在哈密市巴里坤县大河镇进行实打验收。经测定:粮春1354实收产量亩产713.18kg,粮春1242实收产量亩产719.67kg,双双打破了由奇台县创造的全疆春小麦单产708.5kg的纪录!
张新忠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1969年出生,汉族,硕士研究生,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2007年7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目前担任农业部西北地区小麦抗旱耐盐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农业部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塔城试验站站长。
先后主持参与选育8个冬小麦新品种。其中“新冬53号”2020年在奇台县西地镇实打验收,亩产785.1kg,刷新新疆优质麦单产纪录解决了小麦育种“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技术瓶颈。
吴新元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汉族,1983年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2000年取得新疆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硕士研究生学历,2001年取得研究员任职资格。现任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学术委员、新疆农学会常务理事、新疆优
从事小麦育种、品质加工研究、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工作达24年之久,是新疆小麦育种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选育和引进的新冬18号、新冬20号冀麦30、新冬24号、新春12号等一批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按照每亩增产小麦15kg,计算新增产小麦7.9亿公斤以上,新增纯收益9亿元以上,部分品种(新冬20号、新冬18号)至今仍然是主栽品种,在全疆覆盖率达40%以上;新冬20等品种为南疆地区小麦持续增产、多熟制种植模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取得极其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质粮食作物协会副理事长、新疆粮食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新疆作物协会副理事长、科技厅专业技术咨询专家、农业厅科技顾问、新疆农科院首批一级学科带头人。
沈新莲
九圣禾/合作专家
——
女,1968年出生,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员。2015—2017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棉花研究室主任,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与油莱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新疆九圣禾棉花产业研究院理事。
主要从事棉花分子育种、棉花远缘杂交、转基因育种等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育种者审定新品种1个,参与育成新品种2个。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
吴家和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1968年出生,博士学历,2003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转基因标委会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客座教授,九圣禾棉花专家。
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和生物技术研究,进行大规模的抗逆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和植物抗虫、抗病、抗旱、耐盐和耐除草剂等材料培育;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作为第一育种者审定新品种1个,参与育成新品种2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王红武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1975年出生,博士学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主要从事玉米育种材料创制,育种技术研发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先后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基金、北京科技计划、中国农科院院所基金等项目。
何中虎
九圣禾/合作专家
——
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博士学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1年院士评选候选人,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中国办事处主任,曾多次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农发基金会(IFAD)聘为农学家。
先后选育出中优9507、北京0045、中麦175和中优206等7个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其中通过4个省市审定的中优9507的面包加工品质达到国际一级优质麦标准,累计推广500万亩以上,北京0045已成为河北北部的主栽品种;优质小麦新品种培育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主持育成的优质节水新品种中麦175和中麦 895等累计推广约1.2亿亩。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奖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240篇,其中SCI论文90篇,中国农业科学和作物学报100篇。出版《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和《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等专译著7部。主持召开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及国际小麦品质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特聘发言和大会报告30多次。